绩溪县,地处皖南山区,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之一,素有“徽州文化第一县”之美誉。其传统文化以徽菜、徽派建筑、徽商精神、非遗技艺及民俗活动为基石,历经千年沉淀,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,被誉为“东南邹鲁”的活态样本。
徽菜文化:舌尖上的徽州记忆
绩溪是徽菜的主要发源地,其菜肴以“重色重味、重火功”为特色。招牌菜绩溪一品锅以多层食材堆叠(鸡、鸭、肉、油豆腐等),象征团圆与富贵,胡适曾以此招待贵客;臭鳜鱼则以独特发酵工艺形成“闻臭吃香”的奇趣,堪称徽菜“第一怪”。此外,绩溪挞粿(民间比萨)、炒粉丝(笋干配粉丝)等家常美食,亦体现徽菜“以俗为雅”的智慧。省级非遗赛琼碗更是徽菜技艺的集中展示,每年正月十八至二月二十五,288道山珍土产制成的供品陈列于宗祠,堪称“徽菜博览会”。
徽派建筑: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
绩溪的徽派建筑以“粉墙黛瓦、马头墙”为标志,融合自然与人文哲学。龙川村的胡氏宗祠以“三雕”(木雕、砖雕、石雕)工艺闻名,其天井设计形成“烟囱效应”,夏季通过空气对流降温,体现“会呼吸的建筑”理念;卢村的屏风墙与水井系统则巧妙利用地形遮阳避暑,展现古人“以山为屏、择水而居”的生态智慧。村落选址多依山傍水,如羊栈河、卢慈溪穿村而过,既调节气候又滋养生活,形成“山环水绕”的聚居格局。
徽商精神:儒商并重的千年商脉
绩溪徽商以“贾而好儒”著称,涌现出红顶商人胡雪岩(清廷特赐黄马褂)、徽墨名家胡开文(墨业传200年,获巴拿马世博会金奖)、茶商胡炳衡(祖孙四代开拓三泰茶市)等代表。他们以“诚信为本、以文促商”为准则,不仅垄断盐业、典当,更推动教育普及,形成“十户之村,不废诵读”的教化传统。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于1941年创办缫丝厂,开创徽商从贸易转向实业的先河,其厂址现为安徽绩溪丝业公司,见证近代工业萌芽。
非遗技艺:刀尖上的艺术传承
绩溪非遗以徽墨制作与墨模雕刻最为突出。徽墨以松烟、桐油烟为原料,经炼烟、和剂等十余道工序制成,具有“拈来轻、磨来清”的特性,胡开文“地球墨”曾获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金奖;墨模雕刻则以反雕技法融合山水、人物、龙凤等图案,现代作品更融入南京长江大桥等现代元素,实现传统技艺的创新转化。此外,火狮舞、安苗节(巡田祈丰收)等民俗,通过舞狮、插旗等仪式,延续农耕文化的集体记忆。
文化保护:活态传承与现代创新
绩溪通过每两年一届的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、非遗展演(如2025年黄山区春节系列活动)推动文化活态传承。文旅部门结合文创开发(如徽墨主题文创)、技艺培训强化保护,但部分项目如火狮舞仍面临资金短缺挑战。现代传承人如墨模雕刻师胡庆明,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结合,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。
绩溪,这座千年古县,以徽菜为味、建筑为骨、徽商为魂、非遗为韵,既保留了“东南邹鲁”的文脉底蕴,又在新时代焕发文化创新的活力,成为研究中国传统社会运作的活态样本。